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或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青藏高原往北至边境,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中国气候具有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此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国宝贵的自然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有以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 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 500多条,另有以京杭大运河为代表的人工河流体系。
中国湖泊众多,湖泊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差异。目前全国面积在1.0平方千米及以上的湖泊有2 693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群,如洞庭湖、太湖、鄱阳湖等;西部青藏高原湖泊较为集中,多为内陆咸水湖,如青海湖、纳木错等。
中国是世界上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陆栖脊椎动物约有2 070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的9.8%。其中鸟类1 170多种、兽类400多种、两栖类184种,分别占世界同类动物的13.5%、11.3%和7.3%。其中大熊猫、白鱀豚、江豚、白唇鹿、扬子鳄、白鲟等原生种群仅存于中国的珍惜动物,一直深受全世界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中国幅员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被种类丰富。据统计,有种子植物300个科、2 980个属、24 600个种。被子植物2 946属(占世界被子植物总属的23.6%)。比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世界总属的62%。如水杉、银杏等等植物,在世界上其他地区已经绝灭,都是残存于中国的“活化石”。种子植物兼有寒、温、热三带的植物,种类比全欧洲多得多,成为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